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E-commerc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E-commerce. Show all posts

Sunday, 21 June 2015

電子商務與行銷策略課程心得(bitcoin 比特幣)

課程內容:比特幣(Bitcoin)

課程心得: 

 

比特幣的起源&創始人:

有一篇論文《比特幣:對等網路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由名為中本聰。

比特幣的原理:

比特幣的最小單位為Block,要如產生一個合法的Block?這個動作被形容為挖礦,也就是要用暴力破解的方式,使用你的電腦(挖礦機)帶入大量的Random Nonce去找到一個在限定範圍裡的Block(不在限定範圍內的則要丟棄),便可以領到獎勵的BitCoin。

每個Block會記錄下每筆交易記錄、BitCoin的流向。如何避免受到駭客的擾亂?Adam Back學者在一篇論文中談到,可以使用Cost Function來防止駭客的干擾,這個方法極容易驗證,但非常的難破解,也就是說如果駭客想要擾亂的話,變要花出一個非常龐大的時間代價,但所獲得的利益遠不及這個時間的代價。

比特幣是金融商品還是貨幣:

除了老師在上課中提到的觀點(流通性不佳)之外, 我認為比特幣算是一種金融商品,因為目前不普遍的被人們接受,對於比特幣的信心不佳,沒有有力的團體或單位(政府、中央銀行)來保證這種貨幣的價值。

流通性不佳的原因除了,大家都覺得會漲之外,還有一點是,比特幣並不像是台灣的新台幣一樣,有法律的規定,店家不得拒收消費者的新台幣。

參考資料:



Monday, 15 June 2015

電子商務與行銷策略課程心得(Action Learning 行動學習)

課程內容:行動學習 (Action Learning)

課程心得:

 

領導方式:
  • 英雄式領導管理思維:這樣的領導者必須要具備幾個特質,優秀的做事能力、溝通能力、出色的交際手腕
  • 教練式領導管理思維:這類的領導者則必須要具備洞悉問題的能力、傾聽的能力、統合問題的能力、凝聚團隊的能力

學習方式:
  • 教科書學習:所謂的教科書學習就是從既有的教材上汲取新的知識,但一本教科書或教材的出版是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有些知識則是很有時效性的,在短時間內可能會被淘汰調,使用教科書或教材的學習是非常的沒有效率的。
  • 行動學習:透過解決小組專案上的問題,當在執行專案時,如果遇到了一個問題,我們可以透過小組內部同專業的組員提出不同領域所看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接著在進行解決方案的決策。

大學專題的經驗:

在大學專題時期,擔任小組的組長,但有些經驗還是值得分享,我的凝聚團隊的方式應該還稱不上教練式的領導管理思維。

首先幾個選擇組員的幾個迷思:
好朋友不要找一起,容易吵架。通常會吵架很多原因是因為你的好朋友在組上擺爛,或者是事情工作量的紛爭,小組的組長調度很重要。對於擺爛的組員必須要深入瞭解原因,千萬不要聽說。工作的分配若是有異議,在開會是重新提出,並讓每組員共同重新分配,用指派工作的方式是最不好的。

構思專題階段的討論:
構思階段,非常的適合使用線上的方式來進行討論,當時執行專題的時候會使用Facebook進行構思階段的討論,鼓勵每個組員盡情的天馬行空的去發想,一有想法丟到小組的討論群組裡,制訂一個好玩的遊戲規則,讓每個組員都喜歡發言,進行Face to Face的會議時再來一起決定什麼樣的想法適合放到這個專題裡。

專題開發階段:
當時我的想法並沒有實際下去運作,但是聽完這次的課程內容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專題開發階段的執行方式。首先,將專題小組的每個組員分配成2~3個小群組,並將不同工做性質的混在一個小組裡,例如:一個小組裡包含了兩個程式開發、一個文件撰寫的組員,透過這樣的方式,兩個程式開發的組員可以互相討論,文件撰寫的組員也可以從中,更瞭解專題的全貌,但為什麼是這樣?因為大學的專題通常是先有程式再來寫文件,業界實務狀況就要有先一些小幅的修改啦~

解決衝突紛爭 :
擔任專題組的組長一定要化解調小組上的衝突與紛爭,通常一場會議的衝突一定要在會議中就解決掉,並取得共識,並且時時觀察組員間的互動是否有異樣。除了解決衝突與紛爭,組長也必須要增進組員間的感情,凝聚團隊的向心力,這一點我喜歡把會議的結束時間控制在午餐或晚餐之前,在會議結束後讓組員們一起去吃飯,或者是在一些休閒的時間與其他的組員一起看電影,進行一些除了專題之外的休閒活動。

Tuesday, 2 June 2015

電子商務與行銷策略課程心得(O2O Online to Offline)

課程內容:O2O (Online to Offline)

課程心得:

實現傳統菜市場的O2O

傳統菜市場的優勢:
  1. 攤販親切
  2. 新鮮
  3. 價格便宜(相較於一般超市例如:全聯、楓康)
  4. 常常會有買菜送蔥、薑,買肉送香腸(人情味)

傳統菜市場的缺點:
  1. 攤販位置不好找
  2. 攤販的位置不一樣*
   *星期一~日同一個位置的攤販會不太一樣,同一個攤販也會因為時間所在的位置也不會一樣

想要做傳同菜市場的O2O我認為必須實現下列幾個重點:
  1. 提供購買清單的服務
  2. 根據購買清單自動規劃路線(解決攤販的位置不同的問題)
  3. 向每個攤販集中可以送給顧客"撒必素"的東西(上述提到的蔥、蒜、薑)*
*在規劃過後的傳統菜市場出口統一依據客人使用的購物清單,以及手上購物物品的證明,把撒必素回饋給顧客

Monday, 1 June 2015

電子商務與行銷策略課程心得(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傳統產業的行銷策略與轉型策劃)

課程內容:傳統產業的行銷策略與轉型策劃

課程心得:

這堂課老師所提出來的幾個主題方向我會使用下列的步驟下去進行發想

首先,搞清楚
  • What:首先我們必須非常深度的瞭解,才有辦法進行行銷策略或轉型策劃
  • Who:對這些傳統的產業的需求族群是誰,也就是我們的目標族群
  • Where :以及這些傳統產業分別位於什麼地方

接著,對你著手進行的傳統產業有一定程度的瞭解之後
  • 看看國外的相關計畫怎麼進行
  • 如何利用目前現有的技術來解決技術上的需求
  • 對決定採用的技術進行可行性的評估

Thursday, 28 May 2015

電子商務與行銷策略課程心得(Newsletter 電子報行銷)

課程內容:電子報行銷

課程心得:

電子報的行銷方式這裡從使用者與行銷人員這兩個角度下去觀察如何成功的使用電子報行銷

-使用者

  • 明顯的電子報訂閱機制
  • 電子報有明確的主旨、寄件人
  • 電子報的主旨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 內容的編排方式簡單明瞭且貼和主旨
  • 內容有明確的連結、按鈕設計
  • 電子報的內容是否有價值

-行銷人員

  • 電子報是顧客關係管理,並非開發新客戶的工具
  • 提供方便的電子報訂閱機制
  • 訂閱電子報的名單來源
  • 是否有進行多種電子郵件系統的測試
  • 對訂閱電子報的名單進行分類
  • 瞭解電子報的訂閱者所偏好的內容
  • 針對電子報的多種指標進行評估(參考文章
  • 內容的價值性
  • 電子報的寄送頻率與時間點
  • 當使用者要取消訂閱時提供其他的選擇(如:降低收到電子報的頻率)

Monday, 18 May 2015

電子商務與行銷策略課程心得(Business Model Canvas 商業模式圖)

課程主題:Business Model Canvas

課程心得:

課程心得為了要加深對於Business Model Canvas的印象,所以我實際找了一個例子利用Business Model Canvas來進行分析。

Infinit.io

這裡我選擇的是我所使用過的一套檔案傳輸服務的公司 Infinit.io ,這家新創公司所提供的服務是可以讓使用者透過他們的軟體、行動裝置APP來進行P2P的檔案傳輸服務,傳輸的對象可為所有的網路使用者,不論是否有安裝他們的軟體。

以及單一使用者有多個裝置的話,也可以進行多裝置間的檔案交換,這麼一來,我們可以省去尋找行動儲存裝置例如:USB隨身碟,行動硬碟...等,繁瑣的流程,利用上述的設備進行檔案之間的交換必須要接上實體的線路才能夠進行。

跟其他的網路雲端儲存服務的公司比較起來,他們更是多了一個續傳這個特點, 大部分的網路雲端儲存服務都是採用http的協定方式讓使用者進行下載文件,但是當你遇到網路不穩定的情況時,你就必須要將下載失敗的檔案進行重新下載,如果有了續傳的功能,使用者則會變得方便許多。

Infinit .io Business Model Canvas 分析



Monday, 20 April 2015

電子商務與行銷策略課程心得(Digital Curation 數位策展)

課程主題:數位策展 (Digital Curation)

課程心得:

策展三要素:

  • 內容:整個策展你想要呈獻給觀眾的東西
  • 情境:策展的內容要如何呈現、目標族群的決定
  • 脈絡:拆解內容的細部,有把有趣的地方有邏輯、條理的呈現出來,也就是"說故事"

策展的類型:

從生活中接觸到的策展,以及老師課堂中所舉的例子裡,我發現策展的類型不外乎下列三種,類型可以混和,主要在於如何呈現內容可以讓觀眾更有興趣並建立起忠誠度,在未來仍然會持續的關注新的內容。
  • 文字
  • 影音
  • 互動

個人淺見 :

策展的內容我認為是成功與否最重要的因素,內容決定了觀眾的數量,內容的品質與多寡決定了觀眾的忠誠度。在隨著網路的興起獲取資訊的速度越來越快,同時我們不常注意到的無形資產,"注意力"變得越來越重要,也因為如此,廣告的型態慢慢的跟著改變了,從傳統廣告、內容行銷一直到數位策展。策展的內容 (Curated Data) 必須要多,不能夠仰賴單方面的提供,如何從第三方整合內容,並善加利用如下列的工具來呈現內容


Thursday, 9 April 2015

電子商務與行銷策略課程心得(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創新擴散理論)

課程內容:

創新擴散理論(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一、創新擴散的五個階段
(一) 知曉階段(Knowledge):
指潛在消費者知道創新產品的存在,並對於該項創新產品的功能獲得部分的瞭解。而認知的層次是由低而高的,分別為從對該項創新存在的認知、如何正確使用該項創新的認知到對創新背後原理的認知。

(二) 說服階段(Persuasion):
指潛在消費者內心對於創新產品形成喜愛或不喜愛的偏好態度的過程,為主動性地瞭解有關創新產品的資訊。而態度可分為對一般變化的態度以及對某項特殊變化的態度二種。

(三) 決策階段(Decision):
指潛在消費者採用或拒絕該創新產品的行為。其會經過認知及說服二個階段。

(四) 實行階段(Implementation):
消費者實際使用或不使用該創新產品的決策。若決策為接受,則此時消費者便開始使用該項創新;反之,則拒絕使用該項創新。

(五) 確認階段(Confirmation):
指消費者希望尋求更多對此創新採用決策的強化,但相反的,訊息亦可能是使消費者改變決定。

二、創新知覺特性
(一) 相對優勢(Relative Advantage):
創新的事物被認為優於先前概念的程度,也就是指目前的東西是否有比別人好或較易被接納。當個人知覺到創新的相對優勢愈高,採用創新的可能性亦會愈高。但是由於市場對新產品不熟悉,要證明新產品比目前「所有」的競爭產品都要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Jensen,2003)。

(二) 相容性(Compatibility):
創新的事物和目前使用者個人價值觀、過去經驗及需求符合的程度,通常與現存的東西較一致,且較易被接納,採用的可能性亦愈高 Taylor, S. and Todd, P.A(1995)。學者 Teng 等人(2002)針對以往創新擴散的研究作統計,發現相容性是最常被驗證有影響力與預測力的特性。

(三) 複雜性(Complexity):
創新被認為是難以瞭解或使用的程度。通常,創新的事物難易度或困難度較小時,使用起來較易上手,個人知覺到創新的複雜性較低。如複雜性偏高,被接納的成功性則會降低。

(四) 可試用性(Trialability):
指創新產品可被試用的程度。當創新的事物在一些資源上可以被重覆一再的試驗的程度越高,則創新被接納亦越高。

(五) 可觀察性(Observability):
創新本身或創新被採用後的結果可以被旁人觀察、討論的程度。也就是描述的程度較高,意指創新的事物是否易於表達,較易被接納。

三、接受者分為五大類
(一) 創新者(Innovator):
所謂創新者,通常具有冒險的精神。有較高的理解力與
豐富的知識,在創新仍有高度不確定時,率先採用創新,但在團體中其意
見較不受人重視。

(二) 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
早期採用者通常是尋找資訊的人,和創新者不
同在於,此類型的人較能接受別人的意見,在團體中扮演意見領袖的角色,
多數的人會以這類型的人的意向為參考指標,屬有高遠觀性的人物。

(三) 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
此類型具有小心謹慎的特質,喜歡與同儕間有互
動關係。在創新決策時期通常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做決定,此類型的人會等
創新的不確定性去除後才會採用創新,決策時期比創新者與早期接受者久
一點。

(四) 晚期大眾(Late Majority):
對任何創新事物均抱持懷疑的態度,接受創新時
通常為大家都能接受創新或等不確定性消失後之後,此類型的人才能接
受,屬謹慎多疑型。

(五) 落後者(Laggard):
此類型的人創新決策時間很長,特質是傳統且保守型,
接受創新的速度與傾向較為緩慢,是屬等創新是萬無一失時,才做決定者
(Rogers, 2003; 2006)。
 ps. 以上內容摘自此篇論文

課程心得:

  1. 在創新的知覺特性裡,可觀察性是很重要的,但也很容易被忽略
  2. 對於科技產品,每個人都是接受者,但每個人對於不同的產品會有不同的定位
  3. 利用接受者的分類,可以清楚的為產品訂定出目標族群
Parse實做練習: 
練習1. 測試
練習2. 匯入資料
練習3. 讀出資料製作菜單


Saturday, 4 April 2015

電子商務與行銷策略課程心得(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 搜尋引擎最佳化)

課程心得:

要怎麼做才能夠讓消費者、潛在的消費者,可以輕鬆的從google搜尋到企業的部落格?
  1. Google tends
  2. 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我們透過google trends可以瞭解,消費者會使用什麼樣的關鍵字在搜尋引擎上面尋找想要找的資料,知道了這個趨勢之後,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優勢對部落格的文章標題、文章內容...等等,進行搜尋引擎最佳化 (SEO),如此一來可以讓我們的消費者、潛在的消費者,很容易的搜尋到我們的文章,藉此增加企業部落格的曝光率。

每個企業的服務及專業不同的面向,必須採用不同的行銷策略及方式,顧能公司 (Gartner),可以參考這張關係圖 (Transit Map)


Saturday, 28 March 2015

電子商務與行銷策略課程心得(Blog Online Marketing 部落格行銷)

課程心得:

部落格行銷:
為什麼企業已經有官方網站的還需要利用部落格行銷?

官方網站的形式比較制式化且嚴謹,會讓企業與消費者有距離感,如果利用部落格放上一些屬於知識性或者是與時事結合的文章而非生硬的商品規格、商品介紹,會吸引更多的人來瀏覽,無形中可以增加與消費者的緊密度,讓使用者有良好的感覺。

部落格上要放什麼性質的內容?

經驗分享、知識性文章、與時事結合......等等,網路發達的時代裡,消費者想要購買某樣產品之前都會先上網搜尋相關的經驗分享文章、開箱文、如何選購xx類似的文章,當有使用者使用類似的關鍵字搜尋到企業的部落格,同時也開發了潛在的客戶。

Ragic!實作練習:
實做內容為,新增一個可以讓客戶新增訂單的表單 Order Form URL

Ragic!報表資料Snapshot:
訂單工作清單

訂單統計報告 (Dashboard)


Sunday, 22 March 2015

電子商務與行銷策略課程心得(TRA 理性行為理論, TPB 計畫行為理論, TAM 科技接受模式)

課程內容:

理性行為理論 (TRA):

計畫行為理論 (TPB):

科技接受模式 (TAM):

課程心得:

這週上完課的心得如下列幾點:
  1. 所謂的科技必須要有"時間"的先決條件,例如:隨身聽對於現在來說已經不是科技產品故不適用科技接受模式來探討
  2. 年齡是接受新科技的門檻之一

Ragic!實做練習:

實做練習的內容為,在Ragic上建立一個資料表單,並新增資料,完成後呈現資料表內的資料 Data URL

Wednesday, 11 March 2015

電子商務與行銷策略課程心得(Service Innovation Patterns 服務創新模式)

課程內容:


Bilderbeek(1998)以四個構面來分析創新的架構:

創新服務觀念:
創新服務觀念只是非常抽象的想像,一種感覺或特別的約定,或對某種問題一個傳統的方法或在市場中大家都知道的服務項目給予新組合。可能基於新技術機會,可能是產生服務的新組成方法,或提供客戶新的服務流程,通常觀念創新非常市場導向。

顧客介面:
集中在服務創新的處理上,與客戶間的溝通形成服務創新的主要區域,特別是IT被應用到行銷、運輸、客戶的資訊輸入,包括服務的選擇、設計或客製化、售後服務等。

服務傳送系統:
指內部組織的安排,以讓服務工作者發展與提供創新服務,使工作執行更順暢。例如設計組織,訓練員工,使員工更有活力,以便執行與傳遞更正確的服務,另一方面,新服務可能需要新的組織型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能力與技巧,因此留下創新與非傳統方式解決問題的空間。

科技使用:
實務上,技術創新與服務創新的相關性很高。
ps. 以上內容轉載自國立中興大學陳育毅老師的部落格

 

課程心得:

這週上完課的心得如下列幾點:
  1. Framework是資管的精神,思考方向從Framework出發
  2. 創業很多人往往只有想到第一以及第四構面,但一個成功的創業或創意第二級第三構面是不可或缺的
  3. 你可能會想出多個技術選項 ,但最棒的解決方式只會有一個

生活中的案例觀察:



前一陣子,我在Kickstarter上贊助了一個計畫RHINOSHIELD的iPhone Bumper,從成為Backer之後,我會定期的上去Kickstarter反覆檢視他們更新的進度,以及其他Backer的留言,還有PTT上的反應(因為還蠻多台灣人贊助的,可能是台灣品牌的緣故吧),感覺起來其他的贊助的人好像對他們的進度以及承諾的出貨時間都不是太滿意,那時我收到他們的產品之後,仔細的思考之後,我歸結出了一些原因,但這裡我發現可以加入創新服務的四個垢面來探討他們遇到的問題。

能在Kickstarter上成功募資的計畫,第一跟第四構面基本上都不是太大的問題,我想問題出在第二、三構面,這家新創公司已經選定採用了Kickstarter的平台,但仍有大量的台灣消費者想要贊助購買,礙於Kickstarter的介面只有英文的,於是他們又在Facebook上建立的一個中文的粉絲專頁,同樣的為了要讓其他人能夠贊助,便在RHINOSHIELD的官方平台上新增了中文線上訂購的介面。

就這樣開始了大家不知道要去哪裡看最新的計畫進度、出貨進度,最初Kickstarter上的UPDATE只有英文的,Facebook的粉絲專頁有中文的,但是不同步Facebook的比較慢,後來有採用寄發E-mail的方式,可是容易被歸類為垃圾信件,訊息沒有辦法很直接的傳達給贊助者,此時我發現RHINOSHIELD這家公司對於如何把資訊傳達給贊助者的這部份並沒有規劃的很好(第二構面),即便是如何服務新的客戶同樣的沒有很完善的配套措施(第三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