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9 April 2015

電子商務與行銷策略課程心得(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創新擴散理論)

課程內容:

創新擴散理論(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一、創新擴散的五個階段
(一) 知曉階段(Knowledge):
指潛在消費者知道創新產品的存在,並對於該項創新產品的功能獲得部分的瞭解。而認知的層次是由低而高的,分別為從對該項創新存在的認知、如何正確使用該項創新的認知到對創新背後原理的認知。

(二) 說服階段(Persuasion):
指潛在消費者內心對於創新產品形成喜愛或不喜愛的偏好態度的過程,為主動性地瞭解有關創新產品的資訊。而態度可分為對一般變化的態度以及對某項特殊變化的態度二種。

(三) 決策階段(Decision):
指潛在消費者採用或拒絕該創新產品的行為。其會經過認知及說服二個階段。

(四) 實行階段(Implementation):
消費者實際使用或不使用該創新產品的決策。若決策為接受,則此時消費者便開始使用該項創新;反之,則拒絕使用該項創新。

(五) 確認階段(Confirmation):
指消費者希望尋求更多對此創新採用決策的強化,但相反的,訊息亦可能是使消費者改變決定。

二、創新知覺特性
(一) 相對優勢(Relative Advantage):
創新的事物被認為優於先前概念的程度,也就是指目前的東西是否有比別人好或較易被接納。當個人知覺到創新的相對優勢愈高,採用創新的可能性亦會愈高。但是由於市場對新產品不熟悉,要證明新產品比目前「所有」的競爭產品都要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Jensen,2003)。

(二) 相容性(Compatibility):
創新的事物和目前使用者個人價值觀、過去經驗及需求符合的程度,通常與現存的東西較一致,且較易被接納,採用的可能性亦愈高 Taylor, S. and Todd, P.A(1995)。學者 Teng 等人(2002)針對以往創新擴散的研究作統計,發現相容性是最常被驗證有影響力與預測力的特性。

(三) 複雜性(Complexity):
創新被認為是難以瞭解或使用的程度。通常,創新的事物難易度或困難度較小時,使用起來較易上手,個人知覺到創新的複雜性較低。如複雜性偏高,被接納的成功性則會降低。

(四) 可試用性(Trialability):
指創新產品可被試用的程度。當創新的事物在一些資源上可以被重覆一再的試驗的程度越高,則創新被接納亦越高。

(五) 可觀察性(Observability):
創新本身或創新被採用後的結果可以被旁人觀察、討論的程度。也就是描述的程度較高,意指創新的事物是否易於表達,較易被接納。

三、接受者分為五大類
(一) 創新者(Innovator):
所謂創新者,通常具有冒險的精神。有較高的理解力與
豐富的知識,在創新仍有高度不確定時,率先採用創新,但在團體中其意
見較不受人重視。

(二) 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
早期採用者通常是尋找資訊的人,和創新者不
同在於,此類型的人較能接受別人的意見,在團體中扮演意見領袖的角色,
多數的人會以這類型的人的意向為參考指標,屬有高遠觀性的人物。

(三) 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
此類型具有小心謹慎的特質,喜歡與同儕間有互
動關係。在創新決策時期通常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做決定,此類型的人會等
創新的不確定性去除後才會採用創新,決策時期比創新者與早期接受者久
一點。

(四) 晚期大眾(Late Majority):
對任何創新事物均抱持懷疑的態度,接受創新時
通常為大家都能接受創新或等不確定性消失後之後,此類型的人才能接
受,屬謹慎多疑型。

(五) 落後者(Laggard):
此類型的人創新決策時間很長,特質是傳統且保守型,
接受創新的速度與傾向較為緩慢,是屬等創新是萬無一失時,才做決定者
(Rogers, 2003; 2006)。
 ps. 以上內容摘自此篇論文

課程心得:

  1. 在創新的知覺特性裡,可觀察性是很重要的,但也很容易被忽略
  2. 對於科技產品,每個人都是接受者,但每個人對於不同的產品會有不同的定位
  3. 利用接受者的分類,可以清楚的為產品訂定出目標族群
Parse實做練習: 
練習1. 測試
練習2. 匯入資料
練習3. 讀出資料製作菜單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